a
最新共识发布!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24-03-01 18:18:27 来源:米乐6体育app官网下载 作者:米乐官方平台米乐入口

  为了更好推广国内检验医学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特开辟【期刊导读】专栏,选取国内外检验期刊优秀论文,简化、精炼期刊文章内容,期待能为大家带来更好更方便的阅读体验。

  本文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 31(4) : 389-400.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科学、规范应用HBV标志物是提升其诊治水平的基石。经典的病毒标志物包括血清学标志物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其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以及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如HBV DNA、基因型及其突变检测等。近年临床对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和HBV DNA高敏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有关HBV全新标志物如前基因组RNA(pgRNA)和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应用的报道也陆续出现。HBV标志物主要用于临床实践中诊断HBV感染、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应答,以及在临床试验中评估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本共识结合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治实际需求,对经典及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相关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证据总结和要点推荐,旨在指导其规范、合理的临床应用。

  共识要点1:联合应用HBV定量标志物如HBsAg、HBV DNA和qAnti-HBc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判断是否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B2)。

  共识要点2:HBV DNA定量检测用于评估HBV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是当前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及疗效判断最重要的标志物。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需6~12个月检测HBV DNA;NAs治疗中,应每3~6个月检测HBV DNA;Peg-IFN-α治疗时,应每3个月检测HBV DNA(A1)。

  共识要点5:PEG-IFN-α治疗12或24周时检测qHBeAg,其高水平提示不太可能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对治疗结束后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NPV很高;而NAs治疗早期qHBeAg下降则是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积极因素(A2)。

  共识要点6:高水平qAnti-HBc提示肝脏存在炎症和纤维化,是ALT的补充,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A2);若治疗前qAnti-HBc水平较高,或抗病毒治疗中大幅下降,提示较高的应答率和较低的停药后复发风险(A2)。

  共识要点7:建议使用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试剂(LOD为5~20 IU/ml)监测和管理NAs治疗中的LLV患者,也有助于监测OBI患者HBV再激活(A2)。

  共识要点8:血清HBcrAg和HBV pgRNA水平均可反映cccDNA水平或转录活性,二者相关性较好且不受治疗的影响。NAs治疗过程中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时,可进一步检测pgRNA或HBcrAg,如果阳性则提示应继续治疗以规避停药后复发风险(B2)。

  可人为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划分为4个阶段,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不同分期的病毒标志物有不同的结果组合。

  第1阶段为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基本正常,抗-HBc定量(qAnti-HBc)低水平,肝脏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血清HBsAg、HBV DNA、pgRNA和HBcrAg处于最高水平,且彼此呈正相关。

  第2阶段为免疫清除期:ALT和qAnti-HBc升高,肝脏有明显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且严重程度与qAnti-HBc正相关。HBsAg、HBV DNA、pgRNA和HBcrAg水平大幅下降,但仍较高,当发生HBeAg阴转或血清学转换后,HBsAg、HBV DNA、pgRNA和HBcrAg水平进一步下降。

  第3阶段为免疫控制期:HBeAg阴性,ALT正常,肝组织无炎症或坏死炎症缓解,血清HBV DNA和HBV pgRNA水平低或检测不到,HBcrAg低水平,但仍有较高的检出率。HBsAg主要来源于整合基因的表达。qAnti-HBc较免疫清除期有所下降,但高于免疫耐受期。

  第4阶段为再活动期:HBeAg阴性,ALT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肝炎发作,肝组织学炎症坏死。血清HBsAg、HBV DNA、pgRNA、HBcrAg和qAnti-HBc均较免疫控制期有反弹,同时,多数患者存在前核心(precore,前C)区和/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基因突变。

  随着对HBV感染结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一线NAs可及性的不断提高,探索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成为当前热点。HBV标志物在不同分期中有不同的结果组合,有助于区分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对指导启动治疗有一定价值。

  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其在感染后1~12周出现,急染者持续存在5周至5个月,若阳性超过6个月则为慢染,CHB和无症状携带者可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身。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浓度≥10 mIU/ml提示具备免疫力。接种疫苗产生的抗-HBs对人群的保护可维持30年以上,一般人群不需要加强针。约有5%的感染者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或疫苗接种等因素形成的免疫压力导致HBV突变和免疫逃逸毒株的产生,从而造成这种特殊血清学结果模式。此时抗-HBs并无保护作用,反而可能是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相关的高危因素。

  HBeAg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HBV感染后,HBeAg出现时间略晚于HBsAg,与HBV DNA有良好的相关性,其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抗-HBe在HBeAg转阴后出现,提示HBV复制和传染性减弱。值得注意的是,前C区和/或BCP突变可导致HBeAg表达降低甚至转阴,但HBV DNA仍为阳性,此时病毒复制仍相对活跃。

  抗-HBc IgM在HBsAg阳性后2~4周出现,为HBV急染及慢染病情活动的标志。抗-HBc IgG出现较迟,但长期存在甚至终身维持阳性,是现症或既往感染的标志;在HBsAg阴性的个体,其阳性也提示可能存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OBI)。

  是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反映HBV复制的活跃程度、传染性强弱,也是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判断的最重要指标。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每3~6个月检测1次HBV DNA。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可显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降低HCC发生风险。HBV DNA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为主。

  当前已鉴定出至少9种基因型(A~I型),我国以B和C型为主,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有D型分布。B和C型感染者的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于其他基因型。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治疗应答有关,C型患者更早进展为HCC,HBeAg阳性患者对PEG-IFN-α治疗应答率,B型高于C型,A型高于D型。基因型检测主要基于DNA杂交、PCR产物Sanger测序或新一代测序(NGS)或实时荧光PCR技术等。

  HBV高度变异,可在慢染中发生自然变异,也可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导致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下降、病毒反弹和肝炎再活动。在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高达51%,对这些患者检测耐药突变可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初始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患者的5年累积耐药发生率仅为1.2%,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耐药更是罕见,因此,在这些患者中检测耐药突变的价值有限。耐药突变检测技术与基因型类似。若使用Sanger测序或NGS技术,可同时提供耐药突变和基因型结果。

  前C区G1896A突变可导致HBeAg的翻译提前终止,而BCP的A1762T和G1764A突变则抑制前C-RNA翻译为HBeAg。前C区、BCP突变影响HBeAg表达或分泌,增加病毒复制能力,或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该类突变可同时存在,可能与病情加重或重型肝炎、HCC的发生相关。前C区/BCP突变检测技术与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类似。

  cccDNA是HBV的转录模板,在肝细胞核内持久复制,造成HBV感染慢性化,也可导致OBI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时出现再激活。当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均难以彻底清除cccDNA,导致停药后易复发。检测cccDNA的样本主要为肝组织,来源受限;也有检测单个肝细胞或外周血cccDNA的探索,但结果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DNA印迹(Southern blot)是检测cccDNA的经典方法,但灵敏度有限,操作繁琐,无法临床常规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cccDNA时,通过精巧设计引物和探针,可与rcDNA等进行区分,但这类方法缺乏标准化,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常规开展cccDNA检测仍面临很大挑战。

  已有高灵敏度HBsAg试剂的临床应用报道。所谓高敏试剂的表述,是基于和传统试剂灵敏度比较而得来,其最低检测限( LOD)要达到何种阈值并无严格的界定。当前主流的基于化学发光技术的HBsAg试剂LOD一般为0.05 IU/ml,而高敏HBsAg试剂LOD可达0.005~0.000 5 IU/ml,其应用有助于进一步缩短急性HBV感染的诊断窗口期,提高OBI的检出率,但也对临床治愈的标准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对检测平台的稳定性和抵抗样本交叉污染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读qHBsAg结果需考虑到,血清HBsAg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前S1、前S2或S区突变等因素会导致HBsAg表达或分泌减少,a决定簇的氨基酸突变或HBsAg翻译后修饰可能影响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导致qHBsAg被低估。此外,CHB患者(特别是HBeAg阴性CHB患者)HBsAg还可能源自整合HBV DNA的表达,整合HBsAg的临床意义并不明确,且当前试剂均无法区分HBsAg是由病毒合成还是源于整合。

  qHBeAg可用于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监测。PEG-IFN-α治疗时,基线或治疗过程中检测qHBeAg有助于预测HBeAg血清学转化。基线 IU/ml的患者在PEG-IFN-α治疗结束24周后,54%可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而基线HBeAg 1 294 IU/ml的患者仅有24%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PEG-IFN-α治疗12或24周时若qHBeAg呈高水平,预示着治疗结束后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概率很低。qHBeAg也有助于预测NAs治疗的HBeAg血清学转换,恩替卡韦治疗24周时qHBeAg出现明显下降,对治疗2年后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阳性预测值可达83.3。


米乐6 上一篇:大蒜虽有千般好科学选择方有益 下一篇:狐大医 街边打耳洞染上肝炎?了解这些拒绝“肝”扰
Copyright © 2013 米乐6体育app官网下载-米乐官方平台米乐入口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7509809号-21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