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爱眼日 ‖ 这15种重要的遗传性眼病你需要了解
发布时间:2024-05-21 09:06:22 来源:米乐6体育app官网下载 作者:米乐官方平台米乐入口

  眼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大脑中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是我们和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被称为心灵的窗户。眼科疾病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旨在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大力宣传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

  我国现有约500万盲人,占总人口的0.4%,是世界上盲人和视力损伤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遗传性眼病约占儿童盲目和视力损伤的1/3,占盲目和严重视力损伤的80%,单基因眼病患者约占总人口4%。遗传性眼病是当前威胁儿童和青少年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

  遗传性眼病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哪些是常见的致盲性遗传性眼病呢?和哪些基因相关呢?家长们赶紧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遗传性眼病也称眼遗传病,是一组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眼部疾病。据文献报道,遗传性眼病和有眼部表现的全身遗传性疾病约有600种,包括遗传性眼病200多种,全身或其他系统遗传病在眼部有表现的有400多种。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单基因遗传性眼病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连锁遗传病、双基因遗传和线粒体遗传病。

  遗传性眼病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在亲代和子代均有患者,或在正常父母所生同胞中出现一个以上的患者。遗传性眼病也可能呈散发性,子代自身基因发生突变。另外有些遗传性眼病还存在外显不全的情况,即携带致病突变但没有临床表现,仅患者表现出症状,呈散发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也有可能是由于共同生活环境所导致的,例如沙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常见的一类遗传性致盲视网膜变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视杆细胞最早出现功能受损且最为严重,同时或随后出现视锥细胞功能异常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n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的损害。

  RP的临床表现为夜盲、周边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最终成为法定盲。典型眼底改变包括视盘蜡黄、视网膜血管变细、中周部视网膜椒盐样改变和/或骨细胞样色素沉着。RP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已经确定81个与RP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ADRP相关26个,ARRP相关52个,XLRP相关3个。约60%的RP患者可以检测到致病突变,仍有40%的患者致病基因尚不明确。60%以上的突变集中在CYP4V2、RHO、USH2A、RPGR、CRB1和RP2基因上。

  视锥细胞或锥杆细胞营养不良(cone and cone rod dystrophy, CRD)表现为儿童期或成年期早期进行性视力下降、畏光和色觉异常。疾病早期眼底检查接近正常,或仅有黄斑区色素不均或不同程度黄斑区萎缩、病变晚期出现整个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及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目前已确定的单纯性CRD致病基因有30多个,其中ABCA4为常染色体隐性CRD的主要致病基因,GUCY2D为常染色体显性CRD的主要致病基因。

  黄斑营养不良(macular dystrophy, MD)主要包括青少年MD/眼底斑点症(STGD1)、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和常染色体隐性卵黄样变(ARB)等。MD多因青少年视力进行性下降、色觉异常和中心暗点等引起注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眼底可出现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如黄斑区特征性斑点或卵黄样外观。目前已确定的单纯性MD致病基因有20余种,其中ABCA4是STGD1的唯一致病基因,BEST1是BVMD的致病基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是一种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先后发生的无痛性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疾病早期视盘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进展至后期视神经萎缩。目前已发现18种基因突变与LHON有关,常见的3种为G11778A、G3460A和T14484C,90%以上的患者为上述3种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utosomal dominant optic atrophy, ADOA)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多在儿童期隐匿发病。ADOA的色觉障碍主要为蓝觉异常,视野通常表现为中心盲点性暗点。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颞侧苍白,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凋亡和和视神经纤维丢失。ADO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外显率为40%~90%,可表现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白内障、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等。据OMIM数据库显示已有13个基因或位点与ADOA相关。其中ADOA家系或者散发病例多以OPA1基因突变为主。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由Criswick等于1969年首次报道。FEVR进展缓慢,双眼病情可呈不对称发展,是导致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FEVR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表现为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和新生血管,重者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FEVR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外显率不完全,按照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目前已报道的致病基因包括LRP5、FZD4、TSPAN12、NDP、ZNF408、KIF11和CTNNB1。

  斜视(Strabismus)按眼球运动角度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确定相关位点位于4q23和7p22.1上,但致病基因尚未发现。非共同性斜视中的先天性颅神经发育异常综合征(congenital cranial dysinnervation disorders, CCDDs)是一组先天性颅神经核团、颅神经以及眼外肌肌组织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CFEOM)、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等。CFEOM表现为双眼位于外下转位、上转不过中线、双上睑下垂、双眼上转时出现异常集合运动等,相关基因包括KIF21A、PHOX2A、TUBB3、TUBB2、COL25A1等。DRS主要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或并发相对的内转受限、眼球内转时睑裂缩小、眼球后退。DR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DRS1型占77%,基因位点位于8q13;DRS2型约占8%,CHN1基因;DRS3型约占15%,MAFB基因。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idiopathic nystagmus, CIN)是指出生后早期(通常为出生后3~6个月内)出现的非自主性、有节律的眼球往返运动。7%~30%的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遗传。目前已知FRMD7和GPR143基因可导致X连锁遗传CIN,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IN相关的基因位点包括NYS2(6p12)、NYS3(7p11.2)、NYS4(13q31-33)和NYS7(1q31.3-q32.1)。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 PCG)由于胚胎期发育障碍,致使房角结构先天异常或胚胎组织残留,阻塞房水排出通道而导致眼压升高,整个眼球不断增大。约40%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出生时即有青光眼表现。PCG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为多见,目前已知致病基因有2个,CYP1B1和LTBP2;TEK基因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CG。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 CC)是指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期罹患的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可表现为单纯性白内障,也可伴发眼部及全身发育异常。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存在遗传致病因素,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76%~8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占7%)和性连锁遗传(占2%~10%)。目前已知致病基因超过30个,包括晶状体蛋白基因(CRYAA、CRYAB、CRYBA3和CRYBA4等)、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A3和GJA8)、晶状体膜蛋白基因(MIP和LIM2)、细胞骨架蛋白基因(BFSP1和BFSP2)以及晶状体发育过程中的调控蛋白基因(FOXE3、MAF和PITX3)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起源于原始视网膜干细胞或视锥细胞前体细胞。白瞳症是RB最多见的初发症状,眼部B型超声和眼眶CT检查可发现眼内及眼框内的占位病变,常伴钙化斑。分遗传型和非遗传型,其中遗传型大约占45%,主要是双眼患者或有家族史者(约10%的RB有家族史)。遗传型RB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为RB1。

  Leber先天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LCA)是一种严重致盲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可伴有眼球震颤、黑矇瞳孔、畏光等,ERG各波记录不到或者严重降低。目前确定25个基因与LCA相关,我国最常见基因为CRB1、GUCY2D和RPGR1P1。

  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 CHM)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营养不良眼病,以进行性光感受器细胞、RPE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为特征。致病基因为CHM,编码的REP-1蛋白参与细胞内囊泡转运。约85%的CHM基因突变为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剪切突变、小片段缺失/插入;约20%的突变为段缺失或插入/重复。

  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 retinoschisis, XLRS)又称为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视网膜营养不良疾病,男性患者儿童期即可出现视力下降,但视力下降的程度差异大,多数患者的视力为0.15~0.30。XLRS的典型眼底特征包括黄斑轮辐样改变(黄斑劈裂)和周边视网膜劈裂。致病基因为RS1,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变异有200余种,其中约81%的变异为错义突变,变异类型包括无义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和段重复。

  遗传性眼病致病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一代测序(Sanger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多重连接探针依赖的扩增技术(MLPA)、DNA微阵列、高通量测序(NGS)等。由于遗传性眼病具有很强的临床异质性,涉及多个基因,并且基因的突变类型多样,临床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眼遗传病基因检测流程(眼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专家共识)ERG:视网膜电图;OCT:光相干断层扫描;NGS:二代测序;MLPA:多重连接探针依赖的扩增技术;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WGS:全基因组测序

  1. 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 中国眼科遗传联盟.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专家共识[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7):8.


米乐6 上一篇:基因检测为儿科肾结石和肾钙质沉着症提供精准医学方法 下一篇:伴随诊断的主要基因检测方法!
Copyright © 2013 米乐6体育app官网下载-米乐官方平台米乐入口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7509809号-21号 技术支持: